孩子在學校出狀況,校方為什麼總先聯絡媽媽?什麼時候,蠟燭兩頭燒的能不只是母親?

當孩子在學校身體不適生病需要回家或就醫時,學校老師會打電話聯繫媽媽還是爸爸?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即使老師有父母雙方的聯繫方式,但都傾向先聯繫媽媽。

媽媽們較容易接到學校來電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虛構了一個雙親家庭,正為他們的孩子尋找學校,向大約 80,000 處教育機構發送了電子郵件。有時從母親的帳戶發送電子郵件,有時從父親的帳戶發送電子郵件,提供了父母雙方的聯繫方式並要求以電話回覆,但沒有指定與父母中的誰聯繫。

59% 的校方首先聯繫了母親,這使得母親接到電話的可能性是父親的 1.4 倍。然後他們重新設計實驗,在電子郵件中鼓勵校方打電話給父親,74% 的電話打給了父親,但仍有 26% 的電話是打給了母親。

同場加映:爸爸參與育兒能帶給孩子什麼?不缺席的父親,是孩子最好的禮物

很明顯,即使電子郵件是父親寄出,仍有 12% 的校方依然會先聯繫母親。而如果是由媽媽們發出電子郵件,校方會聯繫爸爸們的次數幾乎為零。媽媽們確實較容易接到學校的來電。

職場女性育兒1
圖片|Photo by kevin liang on Unsplash

母親更容易相處?

研究結果代表了女性必須承擔不成比例的育兒需求,即便是職場媽媽,這一定會導致她在職場中處於不利地位。而且,母親面臨更多來自社會的固有觀念,總認為母親比父親更擅長這育兒,並且更願意優先處理孩子的事情。

在該研究中,400 名教育工作者回覆了為何首先聯繫母親,因為他們似乎認為母親更容易相處,而且更喜歡與女性交談。

同場加映:不再存在「媽媽不能」、「媽媽就應該」!四位跨領域專家對談:大缺工時代,更是強調「媽媽能夠」的時代

職場女性育兒困境
圖片|Photo by Richard Sagredo on Unsplash

職業婦女蠟燭兩頭燒

雖然是美國的研究結果,但在台灣,確實也是如此,孩子的優先聯繫者往往是母親,當孩子臨時有狀況,必須請假照顧孩子時,大部分也都是母親來承擔。

許多公司甚至因此認定,女性的生產力會因為成為母親而大受影響,產生了刻板印象。許多女性往往困在育兒與工作中,疲憊掙扎,又擔心自己會招致公司的不滿。

同場加映:當媽媽重返職場,友善職場需要爸爸、企業、社會一起|專家談媽媽的第二職場(下)

這對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的職業生涯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預計自己的工作會不斷出現干擾,難以避免,所以即便有理想的職業,也往往因為顧及育兒需求而裹足不前。

女性實在需要與另一半好好溝育兒分工,特別是職業婦女,並且也應該向學校說明,如果需要聯繫,可以優先聯繫孩子的父親。別讓那個「蠟燭兩頭燒」的人永遠都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