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挑戰時,逃避是否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也許直面內在防衛機制,面對困擾才是成長的開始!

文|賴思均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小末因為工作北漂五年,已經很久沒有回到自己的老家過年了,今年他因家人的邀請盛情難卻,決定除夕回家吃年夜飯,在掛上答應回家的電話後,心裡卻忐忑不安。

五年前他因為職業選擇與家人期待不符,憤而離家,從此每個月只會寄孝親費給父母,逢年過節更是以工作忙碌為由而逃避回家,時隔多日,他回想起那個從小到大生長的地方,已越發模糊不清。

是什麼決定讓他在今年決定返家一趟呢?

他在職場上遇見了一位前輩,這位前輩總是帶領他看見自己的優勢與美好的特質,並鼓勵他不管是職場還是人際、家庭,遇到任何難以面對的事情都不要選擇逃避,因為那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紛爭不會因時間流逝就消失,留下的可能會是更多的遺憾。

因此小末鼓起了很大的勇氣,決定回家過年,並且重新面對跟家人之間的問題,即使內在惴惴不安,當訂下了返鄉的車票後,小末心裡反而感到踏實,其實他早已想念媽媽燒的菜、爸爸書法寫的春聯、妹妹的麻將邀約。

除夕當晚,小末按了門鈴,迎來的是可愛旺仔的犬吠聲,接著是媽媽的應門聲,小末知道家終究是自己內在最深出的歸屬地,無可取代。

同場加映:給討厭回家的你:為何每次回去,對你來說都是壓力?

悲傷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小末的故事是否與你似曾相識呢?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曾提出人類為了防止心理受到各種打擊會出現所謂的心理防衛機轉,是一種無意識的心理機制,可以減少潛在有害或不可接受的事物對心理造成的焦慮。

因此我們時常在面對害怕恐懼或焦慮的事情時會選擇逃避,逃避的防衛機轉中有所謂的「壓抑」,透過壓抑自己,不去消耗能量思考,可以減少痛苦的強度,並將影響最小化。

即使有保護我們內在的心理防衛機制,我們終究知道事情並不會迎刃而解,那些在生活中被我們視而不見的悲傷、難過、憤怒等情緒只是被打包起來放置在內心裡的某個小房間。

猜你想看:Netflix《飢渴遊戲》心理學解析:完美主義、不允許失敗,「過度補償」讓你特別,卻也孤獨

悲傷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待到哪天這個房間再也塞不下時,便可能會以一種超乎想像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面前,也許是突然間的痛哭不止、因雞毛蒜皮的小事憤怒到想要攻擊他人或自己,甚至是感到無比憂鬱無法再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狀態。

逃避能帶給我們暫時的喘息空間,當然面對難題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學習正視一直逃避的事情才是最終解。今年過年,幫自己心理做個大掃除吧!

試著打開內心裡那個陰陰暗暗的房間,如果它已經有點滿,給自己一些時間好好清理與抒發,當心理空間排乾淨後,你會發現內在能量又開始得以補充,好讓我們在新的一年能夠繼續奮鬥,感受生活的悲與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