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總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管好錢包的第一步,先了解消費行為背後的心理學概念,是什麼讓你亂花錢?

文|蔡曉容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先管好你的錢包,就得先知道錢是如何流失的,要知道錢是如何流失的,就得知道「行銷」是如何吸引你的注意力、覬覦你的錢包。

你可以將行銷視做經濟學與心理學的結合,找到人性弱點,對症下藥,行銷就能成功。反之,理解自己的弱點,你就能更好地自我管理。

本書主張學習行為經濟學,可以幫助我們管理、行銷、改變他人行為和自我實現。

與傳統經濟學有什麼差別?

傳統經濟學的前提是「人類是理性的,會滿足最大效用」。但事實上,人類並不是完全按照 SOP 行事的機器,有豐沛的情感,也有無窮的慾望,這些非理性的因素,甚至可能凌駕於理性之上。

因此,行為經濟學的重大突破,就是認為人類的理性有其極限。人是社會性動物,所以做決策時,很難只考慮到自己,也會考慮到他人的看法或是利益,所以並不總是滿足自己利益。

raw-image

zoomable
圖片|作者提供

你的大腦如何思考/做決定?

《秒懂行為經濟學》書中介紹到大腦的兩種思考方式:

  • 系統法:系統接受輸入,經過深思熟慮後產出結果。
  • 捷思法:依據直覺或是經驗,迅速做出決策。

同場加映:「心理帳戶」解釋你的花錢習慣!理解心理帳戶概念,小心別花冤望錢!

若每一件事都要深思熟慮,那你每次決策都要付出極高的機會成本。因此,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採用捷思法。這也是「絕對理性」很難實踐的原因之一:我們並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心力去權衡,做出最有利最理性的決定。

下意識的思考會受到許多偏誤的影響。以下簡單介紹三種捷思。

raw-image

zoomable
圖片|作者提供

還有一些難以歸在任何一種捷思之內的其他因素影響,而每一個不同的效應也可能符合不同捷思的理論。

如何應用心理學管好錢包?

首先,找出自己受誘惑的原因。

一、維持現狀偏誤/沉沒成本

人有維持現狀的偏好。

將已經付出且不可回收的代價納入考量。

以最近的時事為例。年節期間,台灣旅行社與越南旅行社合作富國島旅遊團。因兩家公司付款糾紛,導致其中兩百多人落地後未被妥善接待。當地旅行社要求旅客墊款才能繼續行程,其中有一百多人付款。

對這些旅客來說,已經付了五萬左右的旅費,且已經到了當地,若是不繼續行程,那就虧了。但這筆早已付出去的錢和搭乘飛機的時間,無論如何也回不來,及時止血才能將虧損降到最低。維持原計畫也可能是付款的另一個原因。

同場加映:花錢為什麼快樂?3 大心理因素看消費行為,健康的花錢習慣維繫財務平衡|女性理財

二、雞尾酒效應

對於與自己相關度高的事情,特別能吸引你的注意。這個效應更多時候被用來指人類的聽力選擇能力。但有時會被心理學挪用。

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很常在社群上看到一個行銷口號:手/頭髮/胸部/腳⋯⋯是女人的第二張臉。

如果你是女生,很可能和我一樣對這種提到「女人」的訊息特別關注,於是接受他們的觀點,進而對他們所販售的護髮、護手、內衣等等產品產生購買慾望。但廠商所創造出來的假性需求,真的是你有需要的東西嗎?

三、時間壓力

你是否也常受到早鳥優惠的吸引?因為你感覺自己「賺到了」。但是早鳥時間的限制,會讓人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加上「賺到了」縈繞於心,很有可能衝動消費。

你一定有網購的經驗吧?網路消費有限時付款的機制。你可能還不確定究竟是否要購買商品,但網頁上的倒數計時擾亂你的心智,督促你確認付款。

理財心理學1
圖片|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四、錨定效應

定錨捷思的一種。進行決策時,對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

同樣以早鳥價舉例。因為先看到了原價,所以再看到優惠價,就會產生「好便宜」的想法。

書中也提到,顯示價格比顯示折扣影響更深,因為更直覺(可能尤其對數學不好的人來說)。

再舉個例子。

范琪斐曾討論美國小費文化,提到一位餐飲管理教授William Michael Lynn的實驗:同一份菜單,一份標示要給予小費,另一份標示價格已包含小費,消費者認為後者更貴。這可能是因為含小費所呈現出的價格更直覺。

同場加映:購物成癮怎麼辦?滿足感來得快、去得快,2 種方法走出惡性循環|女性理財

五、虛榮效應

受到社會眼光影響,想要與眾不同或是得到優越感。

購買名牌包或是限量商品。個人認為購買文創商品或是環保商品也可歸納於此。

你看到「限量」,或是公益義賣,例如獲利將捐款出去等等,增加你購買的慾望。即便你可能已經有很多背套/手提袋/T恤⋯⋯。

六、安慰劑效應

購買號稱環保的商品不只可以滿足虛榮,也可能為你帶來「我為這個地球盡了一份心力」的安慰效果。

你本著環境友善的理念,購買並支持這些環境友善產品,但卻可能產生過度消費,反而並沒有達成你所期望的永續。聽過另一個說法是,在環保商品真的更環保前,我們需要浪費更多資源。不過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理財心理學2
圖片|Photo by Sasun Bughdaryan on Unsplash

七、從眾效應 Bandwagen effect/herd mentality

受到多數人行為影響,從而跟隨。

受到社群或是同儕影響,購買一件商品,例如團購(也可能是更優惠價格的錨定效應)或是流行時尚。

例如美國近期流行的保溫杯,據說沒有保溫杯的青少年還會被同儕排擠。

同場加映:朋友推薦股票要買嗎?投資要知道的事:別讓親朋好友影響你的決策

八、現時偏誤

高估現時效用。比起未來,現在的利益更為重要。

你可能想要省錢,去買房子或是出國旅遊。但比起這些「遠大」的目標,滿足現在的需求可能更吸引人,所以你還是會忍不住去買飲料、吃大餐,或是與朋友去旅行等等。

王爾德Oscar Wilde是19世紀的著名詩人,他曾說:

我什麼都能抗拒,除了誘惑。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

眼前的利益,遠大於未來的利益。這就是你我很能對抗誘惑的原因。

後記

行為心理學還有更多的應用和理論,包含輕推理論、展望理論和解釋水平理論等等。我從中挑選出幾個我認為可以在購次前三思的效應,或許可以幫助你我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