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不做音樂會死,那就來看看極度理性與感性的王希文,如何將音樂與靈魂緊緊捆綁,並且與它翻滾!

夢想,開始在不經意的地方

王希文從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成為音樂工作者。他哈哈大笑說:「我小時候其實有想過開垃圾車!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垃圾車來的時候,總會響著一首《給愛麗絲》。所以看到垃圾車就覺得很開心。」其實他也曾想過念建築,因為建築可以透過空間跟人們互動。但為何後來走上音樂這條路,原來背後也有不為人知的故事——他與他的父親。

父親學生時代喜歡彈吉他,母親則愛唱民歌。而王希文高中的時候,也興起學吉他。這一學,讓他在高中成為傳奇。一旦開始接觸音樂,他就停不下來了。跟長輩起過無數次衝突,只為追逐自己的夢想。他曾嘗試走正規的道路,但靈魂深處卻清楚知道,他真正想做的是音樂。

推薦閱讀:我只做我自己!專訪 TIA 袁婭維:我的音樂路就幾個字,愛和命

然而,王希文至今最大的遺憾,就是父親走後,他才開始追逐夢想。他說:「我真的很希望爸爸可以看到現在的我,希望他會很高興,我這麼堅持,而且在做真正讓我開心又有熱情的事。」

配樂,不只是音符的堆積

王希文形容自己是極度理性,又極度感性的完美主義者。所以應用在音樂工作上,他很能夠熱情的去學習、探索各種未知,又科學地分析各種可能搭配。他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如何寫出非吉他以外的樂器,對他來說是一種挑戰。樂器對他來說,像是有獨特生命一樣。他說:「編曲,是要找到音樂的和諧性。知道不同樂器的個性跟能力。」

在紐約求學的經驗,讓王希文大開眼界。譬如有一堂課,他必須去聽各種樂器,知道不同樂器在不同音域能夠做的事情。「所以在創作的時候,很多音樂的色彩會浮現,我會知道要做出什麼氣氛的音樂要用什麼樂器比較好。」我們露出佩服的神色,他卻謙虛的說:「其實知道那些東西都是最基本的,那些都只是一種技能。」跟他細聊,才知道原來創作的時候非常需要有分析能力,因為音樂必須要配合劇本,不只是一種靈光乍現,背後其實還隱藏更多的理性規劃。

因為一直很努力,所以一直很幸運

得過金鐘獎、成立工作室的王希文,很難想像在 2007 年開始做配樂之前,完全看不懂五線譜。直到現在,他可以譜出管弦樂多樂器分部複雜的樂曲。有一段時間,他自己看音樂相關的書籍研究,拉著音樂系的朋友研究。即使今天成為線上工作者,也是常常找時間與機會自我充電。

而王希文在紐約求學遇到的名師 Joseph Church (《獅子王》音樂劇總監)更曾跟他說過一段讓他永遠記得的話:「要永遠把你正在做的事情,當成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件事情可能會改變很多人的生命。」這段話,也讓他不斷地提醒自己,所以遇到任何機會都是百分之兩百的投入跟努力。

今年首度做電影配樂,就是備受注目的電影《翻滾吧,阿信》。雖然研究所念得是電影配樂,可是真要實作的時候,才從頭實踐所學。導演、劇組、演員、製片都是台灣電影圈有經驗的團隊。

問王希文壓力大不大,他說:「壓力當然很大,可是我真的覺得我超幸運,遇到一群相信我的人,而我也不想辜負大家的信任。」有一陣子幾乎沒睡覺的他,可以看著剪接完的片段,一試再試各種音樂的可能。「音樂劇中,音樂也具有故事性,一首歌可能可以主導一個情緒轉折或是情節推衍。可是電影配樂,卻是要在畫面之下,觀察、分析、挖掘背後的情緒、並找出能夠幫它加分的音樂。」

很多人看到光鮮亮麗的表面,可能會羨慕地問第一次配樂就跟到這麼棒的團隊,太幸運了。的確是太幸運了,可是幸運的背後其實不簡單,王希文幾乎是不眠不休的在創作、調整、努力。

推薦閱讀:鴨子划水也要前進!專訪張嘉玲:擔心被超越?我其實更想追到目標

我們說這樣不眠不休,也太辛苦了吧?王希文卻堅定道:「我一直覺得幸運跟努力是並行的。出現到我身邊的機會是幸運,但如果我過去或現在沒有好的作品讓大家相信,那幸運不可能一直都在。所以一直很努力,所以也就一直很幸運。」

延伸閱讀:

翻滾吧,音樂

除了舞台劇配樂、電影配樂,王希文也自己當老闆成立了「瘋戲樂工作室」,致力於推廣華文音樂劇。日前更與知名的台南人劇團合力製作了登上國家戲劇院的大戲《木蘭少女》。那時候他就堅持使用現場 Live 的樂團而不用卡拉帶,就因為一種信念:「我想要給觀眾聽到跟國外百老匯一樣的東西。音樂真的充滿生命,現場 Live 可以跟著觀眾一起呼吸。」

而王希文成立工作室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設立各種工作坊,不藏私的從海外邀請著名學者、音樂家,提供台灣對音樂或音樂劇有興趣的人不一樣的學習可能。

再請王希文給更多對音樂創作有興趣的人建議,他直接說:上海觀察筆記:真正喜歡,路才走得久

看著為音樂翻滾的王希文,真的能夠感受他的熱情和堅持。

如果你不做音樂會死,那就一起翻滾吧!